專題

透過活動找出另一個不一樣的自己-CAREhER「國際婦女節論壇」

上週六原定要前往馬來西亞參加朋友的婚禮,由於武漢肺炎(COVID-19),這趟旅程無法成行,然而就在另一位朋友的邀請下,參加CAREhER舉辦的「國際婦女節論壇」。

聽說這場活動的票卷開賣不到四十八小時就全數售完,講座陣容也十分浩大,由八位三十歲到四十歲世代的女性職場領袖,探討未來職場的多元變化。當天一早九點,我帶著雀躍的心情前往現場。

女性菁英圍繞的氛圍

現場,每位參與者不僅準時抵達會場,其知性的穿著、不俗的談吐,教人為之驚嘆,與過往我所參加的活動不太相同。互相交流認識後,每位工作背景來自四面八方,有行銷主管、人資工作者、國際貿易專案經理等,無論她們的職場角色為何,都能感受到這群女性工作者的魅力。
接下來便開啟了整天的活動。

從愛自己開始

首先,由CAREhER創辦人Tiffany帶頭介紹全新面貌的CAREhER,並發放給每位參加者CAREhER的專屬會員卡及解說會員CLUB的專屬福利。
同時貼心地替每位參與者準備精油調配的酒精噴霧;開場時段,由擁有國際背景的Vicky老師帶領大家透過呼吸,做身心靈的自我覺察,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也懂得調適自己的步調;接著,備上知名甜點與咖啡,讓大家以輕鬆的心情接收滿滿的正能量。


PhotoCredit:CAREhER粉專

講座精華筆記

我將一整天的講座精華,結合《2030轉職地圖》書中提到的軟性技能,整理如下:

【Session 1】「領導力」(Leadership)與「職場導師」(Mentorship)──找到屬於自己的女性領導力

PhotoCredit:CAREhER粉專
Cecily Liu (左一)/Mavis Ho(中)/Tiffany Chou(右一)

第一場來自IMEC中國暨東南亞策略長「Mavis Ho」vs. 新竹豐邑喜來登執行長「Cecily Liu」的分享。

Mavis以多年來在國際職場上的觀察,認為女性可將「傾聽力」(Listening)發展成為自己的職場武器──透過傾聽力去理解對方的問題,一方面間接提升「批判思考」(Critical Thinking),另一方面在反省的過程中訓練「問題解決能力」(Problem Solving)。

Mavis提到,在職場上進步的小祕訣是適度的求助與示弱──Show your vulnerability。員工只要願意發問,就有機會得到老闆的解答。有些人在職場上選擇沉默,雖然是種安全牌,但也是把自己推向被忽略的角落。擁有多國管理經驗的Mavis也提到,不少國際公司已經開始提倡員工一起「決策」(Decision Making)的企業文化,如果求職者可以磨練這項軟性技能,勢必能夠提升自己的機會。

  • 「愈早克服人生的挑戰,愈能享受其中。」(The earlier you are able to handle you can take joy of it.
  • 「找技術不難,但找到合適的人很難。」(Skill set can find but suitability is hard to find.

透過不停磨練自己的問題解決能力,將技能轉換成力量,便能從工作中找到更多成就感,引導出對這份工作的喜愛。

  • 「滴水成河。」(Accumulate from one level to another.

Cecily提出類似的觀點與想法。她特別分享自己接手執行長一職時所面對的挑戰與質疑的聲音。由於自己的年資沒有他人來得久,Cecily善用傾聽力,理解組織文化,找出工作同伴的問題與組織面臨的課題,再透過整合問題,建立新的企業文化,創造亮眼的成績,得到大家的認可。她強調過程非常辛苦,最後拚出一番成績正是靠不斷地傾聽意見與尋求協助。

最後,Cecily提到「熱情」(Passion)是在職場上成功的重要元素,遇到挫折時,可以回想自己對這份工作的初衷。這與《2030轉職地圖》中的三十歲三商美邦人壽經理邱韻綾(詳見CASE 10)與三十歲創業的士林卡CEO戴偉哲(詳見CASE 11)十分相似,兩位都透過熱情讓工作更持久。

【Session 2】展開勇敢的對話──來自女創業家們的對談


PhotoCredit:CAREhER粉專
Tilaine Wang (左一)/ Sabina Huang (中)/Tiffany Chou (右一)

第二場來自AIMM姻緣工程創辦人「Tilaine Wang」vs. R&S職涯顧問「Sabina Huang」的分享。兩位不約而同提到如何自我成長、規畫優先順序,以及問對問題的技巧是經營職涯的關鍵(How to grow and ask and prioritize)。

首先,求職者應隨時換位思考,站在老闆的角度發問。無論是否擔任主管職,都該透過「主動性」(Proactive)的提案,讓老闆看見自己的軟性技能,例如「彈性應對」(Flexibility)等,自動自發讓自己被看見、獲得認可。

另一個重點是「溝通力」(Communication)。所謂的溝通力需要表現出來才能被看見,所以提問力、協調力都是訓練溝通力的重要過程。求職者必須洞悉每個專案背後的動機,主動找出問題,才能成功協助團隊解決問題。

大家或許會在職場上遇到不順心的隊友,但是能在不對盤的環境下把事情做好,也是展現自己專業度的機會。兩位提到當工作不順心時,可以尋求第三方的意見,透過第三方專業人士(例如職場諮詢師或跨界長輩等)的觀點,來解決自己看不見的盲點。

此外,Tilaine特別分享自己創業時遇到的種種困境,「人脈網」(Networking)是創業時期的重要資產,但你必須要先壯大自己才能連結大家。

  • 「創造節點才能將點連結。」(Should create the dot then can connect the dot.

Session 3】「影響力」(Power of Influence)──成為不可取代的亞太人才


PhotoCredit:CAREhER粉專

Christina Lin (左一)/ Ivy Wu (中)/Tiffany Chou (右一)

第三場來自臉書產品行銷經理(Product Marketing Manager)「Christina Lin」vs. 波士頓諮詢公司(Boston Consulting Group, BCG)L&D經理「Ivy Wu」針對亞太區人才趨勢的分享。

兩位提到一個關鍵問題:你在職場上擁有怎麼樣的「影響力」(Power of Influence)?影響力是職場必備技能,但如何建立一定的影響力需要從培養敏銳度與觀察力開始。Ivy建議大家在日常生活挑戰不擅長的事情,透過正視自己的恐懼來練習越級打怪,這個觀點呼應了《2030轉職地圖》中提到:跳脫舒適圈、習慣丟臉才能設法讓自己進步(請詳見第四章)。不停檢視自己的失誤,其實間接培養敏銳度與觀察力。

除此之外,讓自己「正面思考」(Growth Mindset),對事物保持好奇心,才能「持續學習」(Continuous Learning),不斷有新東西與他人分享,間接創造屬於你的影響力。Christina說,主動在所屬部門或公司大會上分享,讓她得到更多長官的肯定與青睞,好的工作機會自然會找上她,等於幫自己在公司內部建立好的「聲譽」(Credibility),成為被信賴的重要工作夥伴。

Christina另外補充「連結」(Connection)是轉職的重要推力,好的連結會建立起強大的人脈網,而適當運用連結可以幫助自己的職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【Session 4】「個人品牌」(Personal Branding)──不一樣的工作之路


PhotoCredit:CAREhER粉專

Liz Kao (左一)/Jill Chang(中)/I-Wei Lai (右一)

第四場改由數位實驗室共同創辦人I-Wei Lai-Wei Lai訪問來自Taster美食加創辦人「Liz Kao」vs. Give2Asia亞太經理「Jill Chang」。Liz擁有臺灣與美國紐約州的雙律師執照,同時是《我的日式食物櫃》暢銷作家。Jill則是管理二十五國的區域經理,同時是《安靜是種超能力》暢銷作家。

兩位分享持續力在職場的重要性。如果你選擇創業或發展斜槓,如何建立自己的「個人品牌」(Personal Branding)非常重要。兩位貫徹利他的理念──自己的分享可以幫助他人,自己也會因他人受益而驅動持續寫作的動力。

Liz曾被問到,經營部落格是否浪費了法律學歷?Liz認為,她其實將所學的法律套用在文字掌控和內文檢視,透過第一專業將第二專業做到更完美。

而Jill的個性非常內向,想透過《安靜是種超能力》這本書幫助內向工作者提升自己的職場社交技能。Jill說,當你做好一件事情時,就會遇到認同這件事的人,進而將自己的觀點傳達給需要的人,持續驅動寫作的動力。這讓我想到《個人品牌》作者何則文也曾經說過,他剛開始寫作時,讀者和粉絲只有個位數,他持續下去的動力是只要有一個人願意看,他就會繼續為那個人寫作。

因此,一份工作持久與否,大家應該去思考事情背後的意義,選擇看98%的正面聲音,創造影響力來幫助需要的人。

以上八位來自不同工作背景的分享,分別呼應了《2030轉職地圖》所提到的各項軟性技能,這場七小時分享會中滿滿的多元資訊,讓我在國際婦女節過得格外有意義。順便一提,中場休息時間,主辦單位還找來米其林一星餐廳Bann的主廚親自外送特製米其林便當,從開始到結尾都讓參與者感到賓至如歸的感受。


活動的自由交流時間,我與當紅電視劇《通靈少女》主角原型,也是台灣棒球第1位女裁判劉柏君及前立委余宛如交換了一些女性職場環境的看法,也抓到機會跟Jill交流有關出書遇到的瓶頸。

參與這場活動,可以歸類為《2030轉職地圖》書中提到的「專業人脈網」(Professional Networking),透過專業的交流找出另一個自己。 最後,沒想到在活動現場遇到了自己的讀者,而她說會來參加活動是受到自己在文章中提到的專業人脈網的啟發。很高興我的分享也漸漸的有微小的影響力, 更期待後續更多不一樣的分享會。

CAREhER官網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areher/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