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別再為英國找不到工作找籍口:當你一畢業在遊歐洲的時候,他們已經拿到工作簽了。
英國,一個將優雅、歷史與流行融合的國家。
但在英鎊持續低迷,碩士課程也只需要一年的綜合情況下,「到英國深造」成為了近來許多人的選擇。很多人想辦法存錢貸款,想透過一紙海外學歷增加競爭力,圖個好飯碗。今天就跟大家談談英國留學的事吧。
.英國入學與上課時程
在英國攻讀碩士是為期一年並分成三個學期,其中每學期會有一段小確幸的溫書假,讓你能補足學期中待加強的地方。但通常90%的學生會拿來吃喝玩樂遊歐洲,英國人──也不例外。但英國人有本錢玩,是因為他們有徹夜追趕進度的覺悟與能力,所以如果你也想跟他們一起玩,務必也得把學業進度先趕上。
非英語系作為母語的學生們遊玩的代價:被論文追著跑。寫完一篇又一篇,沒有多餘的時間再來規劃其他事情,也因此往往到最後一刻,才想盡辦法留在英國,最後抱著遺憾離開。
最常聽到同學問:怎樣才可以在畢業後繼續留在英國工作?
下面向大家分享一位來自倫敦大學UCL同學的真實案例:
他所體會到的情況,在英國或準備前往的你做到/能做到了嗎?
他念的是Computer Science / Machine Learning 組別,由於Google Deep Mind是從是從UCL 發跡的,所以其中有一門課就是由Google Deep Mind部門的主管工程師輪流前來授課。作業主題都是近一年市場上熱門的題目,大家天天過著紅牛(Redbull)當水喝的生活。當中大家為了提高自己的多元知識,會選擇跨組選修並自由配課,為自己未來出路多加一點分數與機會。
而這當中,這位同學幾乎每天都是在圖書館待超過十點。
─同學間的競爭合作 Group studies
可以申請上UCL CS相關課程的人,程度都不差,班上有不少牛劍(牛津、劍橋)跟帝國理工大學的,老師當然是想盡辦法出難題。
在無法預測老師的考題下,認真獨自準備的反而分數都很低,如果沒在圖書館,或群體一起念書的,直接就是死當的命運。
Group studies,一直是英國人常做的習慣,透過分享資源,互相切磋討論,交換訊息,大家才能在短時間內,準備完考試。而加入圖書館念書團這個理念,許多台灣的同學們也知道,但卻鮮少在圖書館裡遇到台灣人。
─學校資源:十月關鍵─中型的就業博覽會
每年十月的各類型就業博覽會上,鮮先少看見台灣同學的身影。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來自澳門、新加坡或歐洲的同學,穿西裝打領帶戴著自己的CV到就業博覽上廝殺。每位都有問不完的話題,備水一戰般的拼命。當到了十一月跟十二月初,陸陸續續的班上同學拿到internship跟工作offer。在聖誕節前後大概勝負就陸續揭曉了。
但很遺憾的是台灣的同學始終沒有即時的得到資訊(主動尋找資訊),在就職黃金期與環遊歐洲的誘惑中,錯失這班關鍵的列車。
此時的你,是在計畫歐洲旅遊,還是正在尋找工作呢?
─CV上傳後隨時備戰臨時的電話面試
「語速」太快、訊號不良、緊張,都會常使得在第一通電話中就註定了失敗。而Job Fair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,在密集的跑Job Fair場的過程中可以增加面試專門用語的聽力練習,作為正式應對未來隨時的的電話面試。這位同學表示:多練習,是唯一的辦法。
─利用畢業論文選題期間,研究廠商各自介紹的專案
英國的大學常會邀請公司,廠商,研究室等各自介紹他們的專案,讓學生們在開始選擇畢業論文時能與廠商作更進一步接洽。過程中一樣會安排面試,如果能充分的利用這個互動的機會,將可以大幅提升面試自信與技巧,這位同學一口氣跟30家合作企業訪談,使得整個訪談技巧倒背如流。
─圖書館的資料搜尋
他想進入金融業fintech或hedge fund,一份8萬英鎊年薪的工作。
他寫信與教授對談,沒事時看求職網上的需求,努力在圖書館去補齊各方的知識。大家都知道「He is in library everyday.」。
最後他找到在一份在hedge fund做交易算法的internship。同時也忙著篩選一堆提供簽證的工作offer。
─大家都說英國工作簽證超難拿,但拿到工作簽證的亞洲人,並不少。你有盡力去嘗試踏入門檻了嗎?
或許會有人說說因為這位同學是理科本來就比較吃香,讓我們再看看下面其他科目的不同例子
一、教育心理(IOE)
來自大陸的女孩,英文不錯,大約在十月初的時候就已經找到無薪實習,要的只是一個英國的工作經驗,這位女孩表示說雖然未來無知但至少有提早做準備。
相較之下同期的台灣同學正充分利用時間努力的計畫歐洲旅遊,想要在英國的期間,盡量完成環歐夢想。
國家背景的不同,造就不同的成長環境,在13億人口的大競爭環境下,她以實力告訴其他人,家境富裕不是重點,而是認為身為學生應該要清楚自己的本分,對未來的自己負責的同時,現在的努力就是對自己負責。
─最後這位同學成功的拿到藥物公司consulting的正職工作
二、Business analysis
與上一位同是來自大陸的女孩,大學念的是e-finance,透過學校就業博覽會的機會,一直積極與四大會計公司的人洽談,不停地問問題,有同學觀察到她一兩個星期每天都在圖書館整理資料投履歷,分析各種會計問題。
─11月份拿到正式offer,為英國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
三、Business analysis
香港女生,在求職博覽會時,把握機會與Bloomberg News的人進行長時間談話,成功得到Bloomberg internship的機會。
四、約克大學教育系
台灣女生 ,因為喜歡日本的關係,在英國自學日本語,並自費飛日本做IT consulting intern,當初約克大學畢業前開始規畫,在畢業後自費到日本實習。內容工作除了 programming、英日翻譯甚至程式設計說明書。她認為教育系不一定走教育,應該透過實習給自己更多選擇的機會。
最後的一點建議
在英國求學期間,除了前面提到的十月關鍵期外,聖誕節前後也是求職的黃金時段,如果自覺科系冷門,透過參與不同的internship加強在英國工作的經驗,從而提高就職機會。
為什麼這麼說呢?專業科系不是更好嗎?
在很多國際企業當中,他們除了錄取直接相關科系之外,也會透過internship的方式尋找可造之材。換言之,internship可以說是一種洗學歷(轉專業)跟洗工作經驗(轉行)的方法之一。
要在英國找工作,難的是提早做好準備規劃。大家往往都趕在暑假才開始慌慌張張地想辦法留下,最後當然也只能回台灣,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了。
出國念書,應該算是人生一場豪大的賭注,賭贏了飛黃騰達,賭輸了就回家鄉繳貸款,隨著金錢與年紀的成長,要再一次獲得機會留在國外恐怕很難,把握現在吧!

前進2020東京奧運, 你準備好坐上人才招攬的順風快車嗎?

在海外工作,除了待在辦公桌,你應該唱首歌
You May Also Like

職業女性的分歧點─寫給在日本的妳
29 11 月, 2017
【2018國際人資碎碎念】日本高齡社會、少子化、人才流失的對策:便利商店篇
28 1 月, 2018
2 Comments
Lisa Lee
我當時沒有這麼拼了命的找工作,所以沒有拿到內定。這篇文章能再早個幾年看到的話我現在就不會在日本的。好後悔啊。
sandy
Hello Lisa
非常不好意思 兩年後才發現這封信,因為他一直被放在垃圾郵件裡. >__< 雖然可能為時已晚 Q_Q 但我還是想親自回信一下. 目前海外工作依然很夯,很多國家的制度也都有放寬,如果你還是想要繼續往外挑戰,也是可以多看看 ^O^ 另外 我在今年將所有海外工作的情報整理出一本書. 書名是2030轉職地圖.裡面有長達30個海外發展案例. 有空可以去書局看看喔